浙江日報 “初步估算,今年公司減税降費減息合計將超5000萬元,尤其降費比較多。”博洋集團董事長戎巨川清楚地記得,2018年公司減税2000多萬元,2019年減税約4000萬元,“去年增值税降幅非常大。” 博洋滿滿的獲得感背後,是浙江不遺餘力地為企業減負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浙江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根主線,努力為企業營造更舒適的發展環境。尤其在降成本方面,自2016年出台第一批減負政策以來的5年間,截至目前,浙江合計已為企業減負近萬億元。 負擔做減法,效益做加法。艱難如2020年,博洋集團旗下博洋家紡銷售額依然保持着兩位數的增長。剛剛結束的博洋家紡2021春夏訂貨會,訂貨總量同比增幅達34%。今年雙11期間,博洋集團各品牌線上全網銷售額突破10億元。 在這個秋意正濃的時節,和戎巨川一樣信心十足的,還有桐昆集團年產50萬噸智能化超仿真纖維項目總指揮沈建倫,“新項目投產不足半個月,各項運行指標十分穩定。” 這個總投資達19.2億元的化纖項目,是化纖巨頭桐昆謀求產品提質增效的最新力作。同時,桐昆還對它寄予新期望——按照智能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、差別化、綠色化、集約化目標,建成標杆智能工廠。 “可以説,過去5年裏,數字經濟與浙江製造的深度發酵愈發濃烈。身在一線,我親身參與並見證了浙江製造走向浙江智造的生動轉變。”沈建倫感慨。 5年裏,一大批像桐昆這樣的浙江民營企業,抓住數字經濟時代的技術變革機遇,通過提升智能化、數字化水平,使浙江製造面貌一新。恰恰也是它們,在今年突發疫情影響下,率先從危機中恢復並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。 如今,之江大地上,一座座智能工廠不斷崛起。截至2019年,浙江工業增加值增至22841億元,穩居全國第四,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穩定在7.2%左右。 走技術革新內部挖潛之路的同時,浙江企業更“跳出浙江發展浙江”,通過深度融入全球經濟,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、搶佔中高端市場,不斷夯實自身競爭力。 近5年裏,總部位於寧波的均勝電子通過自主創新與資源整合,坐穩全球汽車零部件領軍企業的位置。“得益於全球佈局,公司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,能夠更加靈活地調配全球產能,將疫情的影響降至最低,並先於同行全面復甦。”均勝電子副董事長朱雪松説,在全球員工共同努力下,至今年7月公司產能已整體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0%以上,8月基本實現滿產,一些關鍵地區產能利用率已經超過100%,三季度整體產能利用率已和去年同期持平。 產能率先復甦,市場競爭力更強。今年上半年,均勝電子旗下子公司均勝安全新獲訂單164億元,在手訂單總金額(已獲訂單尚未生產的全生命週期)超2100億元。 如今,浙江企業投資項目已遍佈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。在全球市場的充分洗禮中,浙江製造實力持續精進。在今年剛公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,浙江有96家企業上榜,連續22年蟬聯全國第一。同時,浙江的世界500強企業增至5家。 |